路徑 : 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![]() |
時間:2025-03-26 10:41新聞引據:採訪撰稿編輯:劉品希 |
3月26日為全球「紫色癲癇日」,恩主公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君右今天(26日)表示,家中長輩若經常發呆恍神、記憶斷片、突然跌倒,小心恐是癲癇發作,老年人癲癇通常與腦血管疾病有關,可能是部份腦神經受損導致異常放電。 一名70歲男性近期出現反應遲鈍、經常發呆、短暫失神的狀況,甚至有時候會突然跌倒,家屬帶他至醫院檢查,腦波檢測發現有異常放電的情形,電腦斷層掃描(CT)後發現該名患者的左頂葉曾發生過腦中風的痕跡;由於中風導致腦部部份神經受損,出現異常放電,進而引發癲癇發作,經診斷後,患者接受抗癲癇藥物治療,約2至3週症狀明顯改善。 恩主公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君右26日指出,癲癇的好發族群包括10歲以下兒童與65歲以上長者,兒童的癲癇發作多與基因異常、腦部發育問題有關,而老年人的癲癇通常為次發性癲癇,主要與腦血管疾病,亦即腦中風,以及神經退化疾病或腦部腫瘤有關。 李君右強調,老年人癲癇發作通常非一般人所熟知的身體抽搐,而是無故發呆、短暫失神、記憶斷片、突然無力跌倒等陣發性症狀,此時應提高警覺可能是癲癇發作的表現,建議家屬以手機錄影提供醫師分析,協助診斷。他說:『(原音)就是如果是一陣一陣的發呆,或者說反應就是比較明顯的偏慢,假如說他是陣發性的啦,就是有時候偏慢,有時候也許又還好這樣子。或者說不明原因的跌倒,就是有時候會突然軟腳、突然跌倒,這有可能是腦部放電的症狀,或者暫時性的就是記憶力比較差一些。』 李君右指出,針對老年癲癇的診斷,除了臨床症狀評估外,腦波檢查是最重要的工具,能捕捉異常放電的情形,電腦斷層掃描則可確認是否存在腦部結構異常,如舊中風病灶或腫瘤等。而治療方面主要靠服藥,約70%的老年癲癇患者透過規律服藥可達到良好控制,甚至完全不再發作。 對於老年癲癇患者的日常保健,李君右表示,規律服藥、睡眠充足是關鍵,同時適度運動有助於維持腦部健康。在飲食方面,飲酒可能增加癲癇發作的風險,應特別避免;此外,血糖控制也相當重要,特別是有糖尿病的患者應避免過度攝取高糖食物,以防止血糖劇烈波動引發癲癇發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