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徑 : 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![]() |
2025-04-18 13:08:55 聯合報 / 記者蘇湘雲/台北報導 |
![]() | |
今為2025癌症論壇暨工作坊「精準抗癌
暖心陪伴」第二天,與會專家包括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策略長洪淑惠(右起)、台灣癌症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張維宏、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、桃園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邱昱棋、亞太心理腫瘤學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方俊凱、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、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蔡淳光、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主任陳昀、知名球評潘忠韋、聯合報健康事業部營運長吳貞瑩。記者葉信菉/攝影 | |
慢性淋巴性白血病(CLL)是一種血癌,病患族群以中、老年人居多,病程進展緩慢。不過,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提醒,CLL病患的5年存活率為61%,其中60歲族群的5年存活率達81%,80歲以上長者則降至35%,病患可分低風險、中風險與高風險,當出現「淋巴球增多與貧血」,或「淋巴球增多合併血小板」等跡象,代表為高風險,需積極治療。 陳宇欽指出,CLL的治療目標為防止疾病、惡化、延長生存期,並防止生理、身體功能遭受損壞,治療選擇多根據病患年齡、身體狀況與有無基因變異等進行考量,而無論有無基因變異,使用BTK抑制劑等標靶藥物,皆有助延緩病情進展,若病患有第17號染色體短臂缺失現象(del-17p) 或有TP53基因變異,以及IGHV未突變基因族群,往往對於傳統免疫、化療反應欠佳,更需標靶藥物的治療。 研究也發現,當病患使用新一代BTK抑制劑,三年存活率為64.9%,且擁有較佳「無疾病存活率」(PFS)。陳宇欽也叮嚀,病患在飲食上也要留意,「比起高湯,肉本身的營養,其實更多。」此外,食物要多元化、多吃蔬果、喝足夠的水、使用橄欖油等健康油脂等也是非常重要。 |